齐景公牛山大哭的故事出自《晏子春秋·谏上》,大意是:有一次,齐景公带着臣僚到国都附近的牛山去游玩。当他走到牛山北角面对自己的国都时,突然泪流满面、泣不成声地说:“我怎么舍得这美好的国都,离开尘世去死啊!”陪同的大臣艾孔和梁丘据见齐景公伤感如此,也都或同感或附和地做涕泣状。见惯了阿谀奉承的齐景公,对晏子的笑大惑不解,他揩干眼泪,面带愠色地问道:“寡人今日触景伤情,艾孔和梁丘据都受我的感染而恸哭,只你一人不哭反笑,难道是在讥笑寡人多愁善感么?”“请听我解释,要是贤德可以长寿的话,那么,太公、恒公肯定长寿不死;要是勇猛可以长寿的话,那么,庄公、灵公也还活在世上。要是他们这些人都还活着,王位还有您的份吗?自古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,也只有这样,王位今天才能轮到您的名下。所以,您只为自己的生死而哭泣,是不仁啊!不仁的君王您哭在前,阿谀谄媚的臣子艾孔和梁丘据紧跟其后,如此这般,我怎能不笑!”牛山下涕一般有两种理解。第一种是比喻因时光流逝、事物变迁、人生苦短而引起的悲哀。第二种是指人贪得无厌、不知满足而致的自寻烦恼。因为有智勇双全的晏子解释在前,所以不少人也认为齐景公是因为贪得无厌、不知满足、自寻烦恼而哭泣。其实,个人还是比较愿意相信齐景公主要是因第一种解释而哭泣,因为虽然齐景公是至高无上的国君,但是同样必须面对时光流逝、百年遽然而至的无可奈何。古往今来,对时光流逝、人生苦短、宇宙浩渺的感慨又何止千千万,不过各人思考的角度、理解的高度、相持的态度各有不同而已,不说别的,单就有类似表达的诗词歌赋就数不胜数了。
就在齐景公牛山大哭的同期,孔老夫子面对着大江日夜流,也在河岸上发出了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的长叹。自春秋时代的齐景公在牛山这么一哭之后,紧跟着的战国时代,屈原的楚辞《远游》中也发出了“惟天地之无穷兮,哀人生之长勤。往者余弗及兮,来者吾不闻”的哀叹。到了汉武帝的《秋风辞》,那就是:箫鼓鸣兮发棹歌,欢乐极兮哀情多。少壮几时兮奈老何!汉朝的《生年不满百》作者不知何人,虽然主要表达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,但内里还是对人生苦短的深层思考。枭雄如曹操,也在他的《短歌行》中发出了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!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”的无奈与感慨。到了魏晋南北朝这个大分裂时代,社会的大动荡更催生了人们的人生幻灭感。陶渊明在《归去来兮辞》中的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”貌似比较积极向上。另一首《拟挽歌辞三首》的“有生必有死,早终非命促。昨暮同为人,今旦在鬼录”、“死去何所道,托体同山阿”等在陶渊明本人那里可能是真正的看淡,芸芸众生多半只会看到世事的无常与虚幻。到了盛唐,感慨时光流逝、世事变迁的作品就更多了,不过以陈子昂的《登幽州台歌》最为登峰造极,而且与屈原的“惟天地之无穷兮,哀人生之长勤”遥相呼应。李白的“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”、“白日何短短,百年苦易满。苍穹浩茫茫,万劫太极长”。李贺的“劝君终日酩酊醉,酒不到刘伶坟上土”、“衰兰送客咸阳道,天若有情天亦老”。范仲淹这样的宋朝道德完人,也一样迷茫于时光流逝、岁月变迁的无奈,要不怎么会有“屈指细寻思,争如共、刘伶一醉?”、“一品与千金,问白发、如何回避?”的发问。昨夜因看蜀志,笑曹操孙权刘备。用尽机关,徒劳心力,只得三分天地。屈指细寻思,争如共、刘伶一醉?人世都无百岁。少痴騃、老成尪悴。只有中间,些子少年,忍把浮名牵系?一品与千金,问白发、如何回避?仕途坎坷的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,几经生死考验,因此他说: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秋凉。李清照貌似小清新,前期把小资逼格秀出了高度,摊上了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脱口而出的却是: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!朱敦儒这样的大家貌似比较旷达通透,其实骨子里透露的南宋小朝庭醉生梦死、不思进取的消极与颓废。日日深杯酒满,朝朝小圃花开。自歌自舞自开怀,无拘无束无碍。青史几番春梦,黄泉多少奇才。不须计较与安排,领取而今现在。到了南宋末年,一个猛人站了出来,欲扶南宋大厦于将倾,他就是文武全才的状元郎文天祥,他的“千年成败俱尘土,消得人间说丈夫”、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等一扫南宋的萎靡与小气象,都是斗志昂扬激励后人的千古名句。蒙元统治下的汉人比较憋屈难有作为,那就看淡、搞点小情小调吧。明朝钱福的《明日歌》,专劝人惜时,类似老师家长的碎碎念。时光终于走到近现代,毛教员横空出世,他于1949年和1963年他各写了一首诗。关于时光流逝、人生易老,关于人生苦短、宇宙无穷,几千年来无数的先贤哲人感慨过、迷茫过、深思过、探讨过,关于这个问题,教员的答案是: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;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
(觉得好就鼓励一下↓)
发表评论